NEWS CENTER

《去有风的地方》研讨会 | 李米莉:华策多年“精制生产”的又一力作

近日,现象级爆款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以下简称《有风》)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内影视专家、学者以剧话产业,解密中国温暖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标杆的流量密码,深入探讨如何运用影视文艺作品盘活资源经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研讨会上,北京市广播影视协会理事长李米莉表示,《去有风的地方》是华策多年坚持“精制生产”创作的又一个成功案例,出品方华策影视极好的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去有风的地方》通过深入理解观众的情感和价值观以及高度的思想立意,巧妙地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以艺术化的方式展现了云南的自然风光、文化魅力和特色产品,为云南的旅游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华策的"精制"不仅带来了品牌效应,使“华策出品”成为观众和地方政府的首选,也体现了电视剧行业的共同追求。

李米莉表示,自己看过多部华策精制剧作,而《去有风的地方》很好的体现了华策“精制”的精髓


首先,《去有风的地方》“精制”的定位,起源于细致和深层次的考虑。观众希望看到用情感来打动观众这样的好作品,而不是生硬说教的表达方式。只有把握住Z世代群体内心深处的情感点和价值曲线,用引发触动、感人治愈的方式讲述,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创作方是经过细致和深层次的考虑的,通过大量努力,回到现实中去寻找题材。


“精制”是《去有风的地方》的顶层设计,也体现出了一部好剧的创作规律:它从生活汲取题材,以"乡村振兴"和"青春价值"为内核立意;通过故事的田园温情与治愈,传统文化的和谐美,以及村落美景与美食的恰当展现,将时代的召唤与核心理念巧妙融合,有效连接了云南的愿景与观众的期待。


其次,《去有风的地方》将理想和现实相结合,进行了艺术化的表达。观众为什么要跟着电视剧去旅行,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李米莉看来,只有特别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够让观众沉浸其中,领略到电视剧的艺术魅力;才能激发无数青年男女踏上旅程,最终抵达大理。


《去有风的地方》从其充满诗意的剧名开始,到创作团队将深层次的思考巧妙融入流畅的叙事之中,再到剧情中对鲜明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的精彩展示,都让观众在亲自到访有风小院之前,就已在剧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疗愈。以至于当他们真正来到小院时,心中的各种"风"已统一为对美食美景的追求,实现了心境的归属和对风光的饱览,达成了双重目标。


《去有风的地方》在剧情上的处理非常巧妙,充分展现了云南特色产品的魅力。随着该剧的热播,许多观众被当地的美食和美物所吸引,使得"云花"、"云果"、"云茶"、"云咖"等云南特色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云品出滇"和"云品出海"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非遗”方面,剧中"非遗传承人"的出现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而《去有风的地方》巧妙地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行动,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到大理。这些看过剧的游客,带着一种自发的愿望,想要在电视剧之外,亲自去探索和体验自己的好奇心。当他们真正来到大理,剧中的细节展现得非常到位和流畅,又让他们有了一种实地"买单"的冲动。通过这些细节的处理,《去有风的地方》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还激发了他们探索和体验的愿望,为云南的旅游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出品方的"精制"不仅带来了品牌效应,而且为文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动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是电视剧行业的共同追求。华策影视公司已经在这个领域深耕了30多年,通过不懈的努力,有一种电视叫华策出品”已经成为观众选择电视剧的首要标准,华策也成为了地方政府推广文化的首选合作伙伴。李米莉表示,希望华策继续保持“精制”的状态,制作出有品质的电视剧,呈现有品质的生活,让观众憧憬有品质的远方。


(来源:文旅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