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发布日期: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date(): It is not safe to rely on the system's timezone settings. You are *required* to use the date.timezone setting or the date_default_timezone_set() function. In case you used any of those methods and you are still getting this warning, you most likely misspelled the timezone identifier. We selected the timezone 'UTC' for now, but please set date.timezone to select your timezone.
Filename: news/info.php
Line Number: 60
近日,华策集团总裁傅斌星接受《企业家》杂志专访。作为新一代管理者,如何让华策在新的经营环境下取得可持续增长,又如何在“守成”“除旧”“布新”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傅斌星分享了自己在实践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影视行业龙头企业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策)于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是“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影视剧年产量、播出量、海外出口量、自有版权量均持续领跑全国,并荣获十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九届(十八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带领华策坚守内容为王、持续创新,不断引领影视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精品化、高质量发展。2022年,其长女傅斌星接任总裁,带领华策成为以电视剧和电影内容主业“内容双轮驱动”,版权、国际、动漫、音乐、艺人经纪等多内容生态协同发展的科技驱动综合型国际化传媒集团。
作为新一代管理者,傅斌星是如何让华策在新的经营环境下取得可持续增长,又如何在“守成”“除旧”“布新”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企业家》杂志记者与傅斌星进行了对话。
1、影视人的传承之路:责任、挑战与突破
《企业家》:您母亲赵依芳是中国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您是如何解读她的创业精神、企业使命的?
傅斌星:我母亲是50后,被称为影视圈的“铁娘子”,身上有着非常强烈的“浙商精神”底色——敢想、敢干、能吃苦、善学习。20世纪90年代,她成为国内文化产业最早一批创业者,一手打造了华策,让华策从最初的5人团队发展到如今的行业龙头。1995年,华策的第一部作品——由茅盾小说改编的《子夜》惊艳亮相,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后来,华策陆续推出《我是刑警》《国色芳华》《去有风的地方》《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现象级热剧。
我母亲还有非常浓厚的家国情怀,始终坚持“一群人、一辈子、一条心、一件事”的企业精神;坚持华策的使命——创作最受欢迎的影视内容,向全球传播中华文化。在她看来,文化企业不仅要追求商业价值,更要肩负社会责任,坚持“部部是精品,年年有好戏”。
《企业家》:您强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征”,您与母亲的管理风格有什么不同?
傅斌星: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成长环境也不同,形成的管理理念自然也有许多不同。我是80后,小时候母亲在体制内工作很忙,创业时更忙,在生活上基本没时间管我,但对我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我渐渐养成了比较独立的个性。18岁时,我独自一人赴英留学,先后获得会计和管理学学士、电影商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国加入了华策。
我母亲的责任是从0到1开创华策,而我的责任是守住这份产业、传承这份事业。相对来说,她更加注重战略定力和长远规划,而我更创新求变,多元化发展,推动AI与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家》:您进入华策后从基层做起,2015年成为副总裁,2022年接任总裁,不同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如何评价自己?
傅斌星:2007年回国后,我进入华策,从国际发行、电视剧制作等一线岗位做起。我还记得扛着大包小包的宣传物料,坐飞机去海外做发行的经历。一线工作的锻炼让我更深入理解公司的运作和基层员工的辛苦,也让今天的我能够更多从一线角度出发考虑落地性问题,迅速在恰当的时机做正确的决策。担任华策副总裁后,我开始参与公司的整体决策。这个阶段是从微观到宏观、从产品到产业的思维升级,打开了认知视角。从产品经理到管理者的跃升,是弥补能力短板的关键时期。我制作、投资、宣发了多部影片,从零开始拓展华策北京的业务,规划并领导“影视全产业链”业务整合。2022年我接任“一号位”,全面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这个时期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我需要在继承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引领公司创新升级,比如推动AIGC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拓展国际合作等。这三年,我努力做好新旧理念的融合,犹如对老房子改造,既要兼顾老房子的价值,又要融入新的元素。
《企业家》:社会对“二代”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您最想打破的行业成见是什么?您认为自己接棒的压力来自哪里?
傅斌星:社会对“二代”常有一些固有印象,认为“二代”成功都是依赖家族资源。我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让大家看到“影二代”同样具备出色的能力和才华。此外,影视行业的女性管理者相对较少,人们容易抱有偏见。我希望用实际行动展现女性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和领导力。同时我也希望能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推动华策影视在内容创新、国际化布局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接棒的压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行业环境。短视频、自媒体等新兴内容快速崛起,观众需求更加多元,市场竞争加剧。二是公司发展。如何保持华策的现有优势,同时开拓新业务领域,是一个长期挑战。
2、内容为王:思想性、艺术性、市场性“三性统一”
《企业家》:“内容为王”是华策的核心基因,华策是如何将“内容为王”的基因与年轻化、智能化、国际化战略相结合的?
傅斌星: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内容为王”的核心始终不变,我们希望通过年轻化、智能化、国际化三大策略的融合,确保华策的内容始终具有竞争力,并持续推动华语影视走向全球。
年轻化让内容创新更加多元。近几年,许多年轻制片人已经在华策多个重要项目中崭露头角;智能化让内容创作更加高效精准。华策把科技创新视作集团重大战略,在大语言模型微调和行业化应用方面发力,AI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内容生产的效率;国际化是影视产业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华策多部作品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大量观众的共鸣。如《国色芳华》实现海内外同步播出,海外观众自发举办华人唐朝文化交流会,生动再现了中式美学与历史风韵,掀起了中华文化讨论热潮。
《企业家》:华策在电影方面有什么样的布局?如何平衡影视内容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傅斌星:电影产业是我在华策开辟的新版图。这几年我们陆续推出了《万里归途》《刺杀小说家》《出走的决心》等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目前,华策已形成在电视剧与电影“内容双轮驱动”发展态势中的领先地位,今年还筹备了《刺杀小说家2》《狂野时代》《寻秦记》《我的朋友安德烈》等备受瞩目的高品质电影项目。
华策的内容创作始终遵循思想性、艺术性、市场性“三性统一”。主旋律与市场性并非对立,而是通过精准捕捉时代情绪实现共鸣。一是聚焦社会议题,再通过强情节叙事和高品质制作吸引观众,实现社会价值与市场反响的双赢。二是通过影视文旅融合,延续IP的长尾价值。如《去有风的地方》以“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国色芳华》联动牡丹产业等,通过IP授权实现跨领域商业化,增强作品生命力,拓展收入来源。三是以年轻化视角书写革命历史,既满足分众市场,又保持艺术深度。
《企业家》:华策在推出主旋律作品上有什么成功经验?
傅斌星:例如《万里归途》,这是首部聚焦中国外交官撤侨行动的电影,填补了题材空白,展现外交官的使命担当。影片以真实故事凸显“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的价值观,强化情感共鸣。制作上追求细节,IMAX特制拍摄提升沉浸感。电影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使影片兼具可看性与感染力。
主旋律作品的成功关键在于以艺术真实传递时代精神,以市场思维实现价值共鸣。华策的成功源于对内容本质的坚守与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通过“三性统一”的创作理念、技术创新驱动的工业化生产,以及对主旋律题材的深度开掘不断提升作品的影响力。
3、积极拥抱AIGC,打造新时代精品内容
《企业家》:华策是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又是如何运用的?
傅斌星:华策正在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改变影视制作方式和观影体验,影视行业需要快速适应并掌握这些技术。早在2022年,华策就把原有的职能部门“大数据中心”,提升为一级战略部门,更名为“科技数字增长中心”。2023年6月,华策成立了AIGC应用研究院。目前,华策已拥有“有风”“国色”两款通过备案的自研影视行业垂类大模型。
《企业家》:华策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创意行业“理性评估”与“感性创作”的矛盾?
傅斌星:用数据与科技辅助决策,可以提高理性评估的精准度。华策基于“有风”大模型开发的影视剧本智能创作辅助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IP作品初筛和内容精准评估,分析剧本的主题、人物关系、戏剧冲突等关键要素,帮助创作者在早期判断市场潜力,让编剧、导演更高效地优化剧本。我们的AI系统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明确的“情感共鸣”量化标准,例如分析剧本的情绪起伏、角色成长曲线等。这套体系让AI能够与编剧、导演形成有效配合,提高创作的科学性,同时不失艺术表达的自由度。
AI的快速发展势必会促使传统影视生产模式发生很大变革。AIGC目前已经深入华策影视行业各个环节,未来,随着AI工具的广泛应用,影视创作有望进一步降本增效,道具、灯光、剪辑等工作都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好的创意可以更容易地转化为作品并被广泛传播。
《企业家》:您怎么看《哪吒之魔童闹海》?动漫的火热是否会左右华策的发展战略?对于未来,华策的信心在哪里?
傅斌星:《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热无疑是一大突破,但它不会左右华策的发展战略。华策始终坚持长期主义,而《哪吒》系列的成功正是长期主义精神的体现——五年匠心打磨,才成就这部精品。这种精神,正是华策一直以来秉持并持续发扬的。
比如我们即将推出的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太平年》。这部剧是华策举集团之力,五年筹备、三年剧本打磨的一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精品。正是凭借这种长期主义、精雕细琢的创作观,华策才能不断推出高质量内容,赢得市场和观众的认可。这也是内容行业最需要坚持的核心价值——唯有长期深耕,才能真正打造影响时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