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公司新闻

《去有风的地方》研讨会 | 李京盛:新的题材和新的审美给作品带来的持久魅力

发布日期: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date(): It is not safe to rely on the system's timezone settings. You are *required* to use the date.timezone setting or the date_default_timezone_set() function. In case you used any of those methods and you are still getting this warning, you most likely misspelled the timezone identifier. We selected the timezone 'UTC' for now, but please set date.timezone to select your timezone.

Filename: news/info.php

Line Number: 60

2024-06-12

浏览量:637
近日,现象级爆款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内影视专家、学者以剧话产业,解密中国温暖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标杆的流量密码,深入探讨如何运用影视文艺作品盘活资源经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研讨会上,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去有风的地方》不是一时火爆的剧,经过时间的发酵之后,人们依然看到了这部剧的独特魅力所在。该剧在题材上具有开拓性,作品给广大受众提供了新的生活启示。该剧细腻从容、娓娓道来的叙事手法为影视剧叙事审美提供了新鲜独特的呈现方式。此外,除了自身的思想艺术特征,它对整个行业创作在题材的开掘上和追求创新上,都有学习和借鉴意义,很多创作经验和启示值得总结。

李京盛表示,评价一部剧的意义,他有两个角度:一是这部剧给观众提供了哪些新鲜的内容,这些内容与以往同类题材比,有哪些新的思想发现、艺术发现和审美发现;二是它对创作者的启发和推动力在哪里?这也成为观众判断一部作品优劣的标准之一。


李京盛认为,从这两个角度上,《去有风的地方》都有很大贡献。


首先,《去有风的地方》在题材的开拓性上是有艺术勇气的。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市场上最热门的都是关于都市、女性的成熟题材。《去有风的地方》不去追热门,独辟蹊径,敢于冒风险,去开辟一种新的题材、新的表达、新的风格,这是一种艺术勇气。


第二,《去有风的地方》的主题表达是有深度的。在现代化进程当中,人的获得与失落,有时是互相冲突的。现代化给大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便利的生活条件,每个人在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梦、物质梦,同时它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伤害,让大家失去了很多原本属于人自身的那种自然的、纯朴的、自我的本真性的东西,这是非常深刻的现代化命题。


《去有风的地方》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话题。它是大家都能够理解的一种故事:城市生活压力大、焦虑感,好友的突然离世、生命的无常,让人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休息一下,思考一下,缓解一下。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发现了生活的意义、价值,发现了城市跟乡村之间的同与不同,知道在哪里有生活的意义可以寻求。躺平之后的再站立,迷茫之后的再清醒,疲惫之后的再充电,这蕴含着当下现代化过程当中很深刻的思考和体验,它的思想发现和价值发现也是很新颖很深刻的。


第三,《去有风的地方》让影视剧的叙事审美恢复了一种从容的态度。电视剧、电影,还有其他文学艺术审美当中都有一种细腻的、从容的,慢慢咀嚼的、娓娓道来的风格,它和注重情节的、注重戏剧冲突的、注重充满了意外和反转力的作品不同,在强情节、快节奏、多反转的风气,成为电视剧市场的主流风格的时候,《去有风的地方》突然间有这样一股清泉一样出来的美好,确实能够打动人。


《去有风的地方》的创作经验是可以学习的,经过一年的时间检验,很多题材在学,很多作品在学。现在有许多返乡题材的电视剧,其实都是吸取了《去有风的地方》的启发。这就是一部作品的影响力。


第四,这部剧对文旅结合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已经成为一种创作的实际行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文:跟着微短剧去旅游。文旅结合视角的提出,《去有风的地方》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影视把一个地域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历史资源盘活,通过文化的宣传和加持之后,文化和旅游叠加形成一种特殊意义的新质生产力。“文化+旅游”资源融合之后,让文化更通畅地传播,让经济资源也有了盘活的机遇。


李京盛表示,《去有风的地方》经过一年的播映之后,检验了它的国际传播力、社会影响力、艺术持久力,还有对经济的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