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新闻
发布日期: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date(): It is not safe to rely on the system's timezone settings. You are *required* to use the date.timezone setting or the date_default_timezone_set() function. In case you used any of those methods and you are still getting this warning, you most likely misspelled the timezone identifier. We selected the timezone 'UTC' for now, but please set date.timezone to select your timezone.
Filename: news/info.php
Line Number: 60
10月27日,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太平年》在横店开机发布,紧张有序的拍摄间隙中,导演杨磊在片场接受了媒体记者的专访。
历史题材、吴越文化、顶级主创……该剧自首次官宣主创阵容后,就持续引发媒体和市场广泛关注。
与媒体的交流中,导演杨磊不仅带我们走进故事本身,围绕剧集的内容题材、角色阵容等热点问题进行解答,还带我们走进故事背后的故事,首次公开更多拍摄制作细节。
杨磊 《太平年》导演:“ 我们只是非常幸运地生在了和平年代,我希望拍这样一部戏,让观众能够居安思危,珍惜今天的太平年。”
01 把历史写回历史之中
Q:《太平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叙事结构是怎样的?
杨磊:《太平年》讲述了一个五代十国的故事。它从钱弘俶、赵匡胤、郭荣三个角色入手,讲述三个人从少年成长为一代君王,纳土归宋、保境安民的故事。三位主人公在全剧中有几次交集,但更多时候故事会以三人各自的视角、在不同时空下展开。
历史题材首先要遵从历史的发展过程,虽然其中也会有艺术发挥,但《太平年》主要还是要沿着历史的时间轴线展开,围绕30多年历史中比较重大的事件,展开主人公逐步走到历史焦点中心的成长过程。
Q:从《三体》到《太平年》,从科幻到历史,两种题材之间有哪些差异和共性?为何会选择历史题材、又为何会选择《太平年》这个故事?
杨磊:其实科幻,不仅是奇幻场景、炫彩特效,也是历史在未来再次发生、不停复制的各种可能。如果说《三体》的科幻是把历史写到未来去,那么《太平年》就是把历史写回到历史中,尽可能把历史曾经发生的事情还原给观众看。两者同一个目的,就是让观众对当下的世界、对现世的生活有新的认知和体会。
《太平年》吸引我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我们对五代十国这段历史的了解如“杯酒释兵权”、“纳土归宋”等,更多是零散的典故,缺少逻辑感受。《太平年》则将填补这段历史在荧幕中的空白。
另一方面,编剧董哲老师说,他希望通过一段支离破碎的中国历史,为现代人找到一些反思。很长时间以来,新闻中充斥着世界范围的各种战争与动荡不安,战乱带来的死亡与流离依然和我们在同一时空存在着。回顾整个人类历史,和平是阶段性的,战争却是贯穿的,我们只是非常幸运地生在了和平年代。所以,我希望拍这样一部戏,让观众能够居安思危,珍惜今天的太平年。
02 让选角服务人物形象
Q:具体到故事中的主角人物,他们本身有哪些吸引人的特质?
杨磊:钱弘俶出场时还没有走到历史舞台的中央,董哲老师给了他很多“人味”。五代十国时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安宁富庶。这个人物早期的状态是自由自在、放荡不羁的,游于市集、喜欢捞鱼,家人对他的期许就是开心自由。
在一路向北前往汴梁的途中,他看到这个世界战火纷飞、以人为食、制度崩坏,也逐渐有了担当、变得沉稳,他的蜕变富有极强的个人魅力,他的成长史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还有赵匡胤、郭荣等人,也都是心怀天下,为了家国太平,为了让人民从水深火热中回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Q:《太平年》前期选角有哪些考量?
杨磊:首先,《太平年》台词中存在大量的半文半白对话,比如在宫廷中,说话规则、称呼称谓都各有不同。所以,选角首先就要瞄准有现实主义基础的演员,要服务于还原历史人物。
第二,选角要符合人物设定。《太平年》老戏骨非常多,如冯道的扮演者董勇老师、胡进思的扮演者倪大红老师,与人物的匹配度很高。
第三,《太平年》的演员要有潜心创作、投入思考的热忱。比如,白宇前期看过剧本后,专程坐飞机到上海,与我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长谈。确定出演之后,又用几个月的时间揣摩理解人物角色。最后呈现在表演中,观众将会看到,从钱弘俶的少年、中年,再到老年,白宇情感收放细腻、张弛有度,在表演中有非常明确的阶段性表达。
还有其他主演,我们也都在前期进行过深度的探讨,无论是对故事的发展还是对人物的性格,他们都做了充足的功课,并且能够运用自己的表演,精确塑造出人物该有的状态和气质。
03 用坚守还原历史本真
Q:观众对历史剧的细节要求往往更高,《太平年》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磊:总局专门在开机之前组织《太平年》创作专题培训,系统地介绍这个时期的建筑形态、服饰形态等,我们也去博物馆对历史器具、人物形象做考据,比如赵匡胤的胡子形状等。我们按照史料中的记载,制作不同阶段的图、服饰、道具等,再交由历史专家把关确认。影视剧很重要的一项功能是普及教育,所以除了剧情,更要认真对待历史。
前两天,我去了敦煌莫高窟第45窟,其中唐朝服饰保存完整、美轮美奂。它或许并不符合当下时尚所推崇的一些标准,但那种扑面而来的传统韵味、震撼感、鲜活感,是没办法用语言来描绘的。所以,我们坚持还原古书记载,把壁画上留下来那些历史之美拍给观众看。
Q:拍摄现场看到场景非常宏大,这个场景搭了多久?是怎样还原历史的真实感的?在外景取景、棚景搭建等制作细节上还有哪些考量?
杨磊:场景建设大概耗时一年多。《太平年》剧本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地域,既有北方的苍凉感,又有南方的润秀。对于剧组来说转场将带来巨大的费用支出,但我们也还是决定要把北方和南方区分开。所以,我们去敦煌取景拍摄,不是选择了敦煌的沙漠或者那些特殊的地形地貌,而是要在敦煌找到北方那种苍凉的气质,比如有风沙感的城池等等。
棚景方面,从去年五月左右开始筹备,直至今年春节后开始动工。我希望用各种各样的建筑状态,呈现出那个年代的不同时期,从街景到宫廷的不同场景。其中,南方场景搭建以木质结构为基础,用木的原色来还原;北方场景搭建则用土、用风沙,以及比较暗的黑、红、金这些颜色,来呈现北方建筑的状态与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