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新闻
发布日期: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date(): It is not safe to rely on the system's timezone settings. You are *required* to use the date.timezone setting or the date_default_timezone_set() function. In case you used any of those methods and you are still getting this warning, you most likely misspelled the timezone identifier. We selected the timezone 'UTC' for now, but please set date.timezone to select your timezone.
Filename: news/info.php
Line Number: 60
1月10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的电视剧《我是刑警》研讨会在京举行。现将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的发言摘编如下。
首先,特别祝贺主创团队、播出平台,这部作品取得的巨大成功,也给此次研讨会带来了很强的底气。我一直在思考这部剧的成功经验,而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这部剧以多维突破打造刑侦涉案题材剧创作史的新标杆。
其中,多维突破首先是该剧的纪实基调。真实细腻地呈现了近三十年来全国发生的大案要案、积案冷案的侦破过程,这个过程具有着天然的震撼力,但创作者并没有顺势通向一个强情节、快节奏、大落差的强戏剧化和传奇化的路径,而是用扎实细腻的方式、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因此,作品也就自动放弃了很多强戏剧化的爽剧效果。该剧采用了一种“正面强攻”的创作手法,在情节上不故弄玄虚,不依赖光影、色彩、音乐视听简单化的营造、渲染惊悚恐怖的氛围。刑警们在勘验现场,从蛛丝马迹来打开案件侦破的缺口,召开现场会分析案情、入户查访、排查嫌疑人,一步一步接近真相,整个过程都能调动起观众。从场景、环境、人物、服饰、道具等都让人觉得真实可信,正是这样一种真实的力量,才带着一种强烈的生活实感。
其次,创作者有为刑警立传以及为刑侦技术发展写史的创作抱负与宏愿。剧中,秦川的成长与中国刑侦事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人物的成长成熟也和中国刑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剧中在案件侦破的细节设置上,也体现出新技术助力刑警们破案的力量。同时,新技术和传统刑侦之间的辩证关系把握得很好,只有这两者的完美结合,才有利于案件的迅速侦破。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虽然也采取了和一般的刑侦涉案剧相近的“珠串式”即“缀段式”结构,但在剧中又通过变异来实现了创新面貌。这种变异体现在大案小案的交叉呈现上,让观众既能感受到来自大案的冲击力,又能在小案迅速水落石出后,让观众的情绪得以纾解,很好地调控了戏剧张力和节奏。同时,其变异还体现在叶茂生牺牲案件贯穿始终,形成了局部的“珠串合流”,这个案子虽然是一个小案,但它却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剧中多位主人公的心上,而这种心理的创痛,一直延续到剧尾,让整部剧的结构形式和精神蕴涵高度合一,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也让作品的叙事结构有着明显的创新特色。
最后,该剧在人物群像的塑造上也很有突破。秦川这个人物是从基层刑警成长起来的刑侦专家,是电视剧史上警察形象的重要收获。剧中,没有突出他的神勇身手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是更突出他的严密逻辑和锲而不舍的办案风格。从个性上看,秦川观察敏锐、个性独立、不畏惧权威、敢说真话。他对案件的分析绝不玄妙深奥,却总是能够直击要害。秦川不揽功等高风亮节的行为在于和伟老师的演绎下既有高度,又放松且具亲和力。同时,秦川和武英德、曹忠恕之间的相处,秦川和胡兵、叶茂生之间的战友情,都形成了一种“同而不同处有辨”的丰富层次感。这部作品没有像近年来有些悬疑涉案剧那样对反面人物进行悲情化呈现,让作品始终流贯着人民刑警的热血正义之气,也是这部剧的正义力量、精神信仰的力量。该剧通过俭省的笔墨让配角人物的塑造跳出了工具化、功能化窠臼,塑造出陶维志、范守良、顾文龙、杨晓洁等警察形象,具有极强的情感冲击力,也让每一个角色鲜活灵动、走进了观众内心。
综上,《我是刑警》通过守正创新、多维突破树立了刑侦涉案剧的新的创作标杆,为今后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艺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