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公司新闻

当下的主题电视剧创作怎么做?华策影视董事长赵依芳在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上这样说

发布日期: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date(): It is not safe to rely on the system's timezone settings. You are *required* to use the date.timezone setting or the date_default_timezone_set() function. In case you used any of those methods and you are still getting this warning, you most likely misspelled the timezone identifier. We selected the timezone 'UTC' for now, but please set date.timezone to select your timezone.

Filename: news/info.php

Line Number: 60

2023-06-06

浏览量:766

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于6月5日至6日在厦门召开。5日上午大会主论坛上,电视剧有关行业管理、行业协会、收视调查、学术研究、网络平台、制作机构等方面的嘉宾代表,围绕新时代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特色题材挖掘、文学影视双向赋能、新形势下电视剧创新发展等内容深入交流研讨,共谋推进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华策集团董事长赵依芳在主论坛发表《主题电视剧创作:关于选题、故事、精品的实践与体会》主旨演讲。


赵依芳在演讲中表示,切实贯彻“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要求,是新形势下主题电视剧创作的基本方法。具体来说,找准选题,要在众多选题中,找到观照大时代、关切人民的精准的“那一个”;讲好故事,要求问观众,求问“故事里的人”;拍出精品,在人人都能看见的品质品相之外,还要强调“真、魂、情、风、新”。文艺工作者要响应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要求,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五性”特点中找到创作的宏大主题方向。


下午,在中国影视造型艺术高峰论坛上,赵依芳作为论坛嘉宾,与许文广、陈敏正、刘晓飞、丁洁、易小雅、侯云怡等嘉宾进行了热烈交流。


在影视基地峰会“这部剧·那座城——剧与城的亲密结合和相互成就”圆桌论坛环节,大理、厦门集美分别以《去有风的地方》、《以家人之名》作为城市名片,华策出品剧集占到圆桌主题作品的五分之二。


据悉,本届大会以“放歌新时代 剧耀新征程”为主题,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设置主论坛、影视制作技术应用等多个专题分论坛、电视剧创投、影视基地峰会、中国电视剧名家讲堂、优秀电视剧展播等20余场活动,邀请国家广电总局等国家相关部委领导,电视剧行业协会、制作机构、影视基地、播出平台等代表,以及全国知名作家、电视剧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音乐人、经纪人、造型师等嘉宾,推动行业各方深入交流合作,打造中国电视剧领域层级最高、链条最广、活动最多、规模最大的行业盛会。


(以下为赵依芳演讲节录)

主题电视剧创作:关于故事、精品的实践与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文艺大家、影视大咖,各位亲爱的长期支持合作的老师、伙伴,各位同行朋友,大家好!

此时此刻我特别想说的是4个字:感谢、感恩!华策与福建、厦门合作深远,《以家人之名》《向风而行》《我可能遇到了救星》等多部华策作品都在厦门拍摄,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的、与福建前辈领导袁锦贵主任合作的《绝密使命》《绝境铸剑》分别在央一播出,由福建广播电视局立项的《去有风的地方》今年开年在全国热播,这股电视剧的“治愈之风”从大理劲吹全国,还吹到海外,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观众的喜爱。

我们创业创办的华策影视初创于1992年,31年来,我们始终耕耘在影视行业,专注于内容创作。我们更得益于改革开放,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能够不断学习和进步。今天新时代下,我们正以打造全球一流的华语文化影视集团为目标,以创作传播全世界观众最喜爱的中国内容为使命!在人工智能新浪潮迎面而来的当下,我们全面拥抱AIGC人工智能、数字虚拟拍摄制作等先进科技,和同行及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中国影视行业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我很荣幸今天能有机会向各位学习,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在行业耕耘多年的一些小心得。

第一点体会:坚持以精品创作奉献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华策影视进一步强化了“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重大节点主动作为、不缺席。

我们聚焦党和国家的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纪念日,集中全集团精干力量投入新主流叙事作品的重点创作。在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古田会议9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点,接连和行业创作伙伴、合作伙伴毅力匠心创作《创业时代》《奔腾岁月》《外交风云》《绝境铸剑》《绝密使命》《我们的新时代》等作品。


刚刚过去的2022年,为献礼党的二十大,华策在中宣部、广电总局的精心指导策划下,全行业4000多名创作精英合力共创精诚奉献时代报告剧《我们这十年》,和中国外交题材大制作电影《万里归途》同时在二十大会期全程播出和上映,真情表达中国文化影视人对新时代的礼赞。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大中小多屏全屏的大视听时代,电视剧作为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正在迎来全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近几年来,中国影视行业主题电视剧创作的思想深度不断开掘,表达方式不断创新,精品意识不断增强,主题电视剧已经成为近年来“爆款”涌现最多的电视剧类型之一。

“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创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怎样做好新形势下主题电视剧的创作?我的从业体会,基本方法是切实贯彻好这12个字。

第二点体会:讲讲选题、故事、精品背后的心得

一、找准选题,强调观照时代性人民性的精准的“那一个”。

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

比如,重大的时间节点我们从哪里开始“破题”?

在创作时代报告剧《我们这十年》时,总局电视剧司带领我们的主创团队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党的百年决议等一系列理论资料,确定围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概括从13个方面找选题,广泛收集200多个选题,最终确定11个单元故事。这11个单元全部以小人物、平凡人为主人公,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放进国家十年发展的宏大背景里,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实现了大主题的精准“落地”。这其中电视剧司高司长带领我们开了30多次指导会、策划会、研讨会、破题会,朱部长多次听取汇报并作出重要指导。

有一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想,找准选题,怎样选到最准确的“那一个”,从《我们这十年》中体会,我们强调选题的时代性、人民性和社会价值。任何选题挖掘下去一定要观照大时代,关切人民。

强调时代性,还要着眼大时代的当下。比如同样是聚焦女性题材,从前几年《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关注女性个性自由,再到去年的《幸福到万家》关注农村女性奋斗,到今年的《去有风的地方》关注疫情后都市女性的温暖治愈,只有紧贴观众当下的心理和关切,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强调时代性,还要关注不断迭代的新时代年轻观众。比如古装历史剧,有《雍正王朝》《康熙王朝》这样的历史正剧,也有《戏说乾隆》《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这样“戏说”的选题,再到《甄嬛传》再到《大明风华》《梦华录》《星汉灿烂》《显微镜下的大明》《唐朝诡事录》这样的新选题方向,每一阶段不同选题及表达,都体现了每阶段的主流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二、讲好故事,要求问“故事里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具体到电视剧创作,我想,能不能讲好故事,有一个评判标准,那就是要问观众,问“故事里的人”。

《外交风云》在创作之初,我们与编剧马继红老师讨论,要拍出伟大领袖们普通人的一面,让历史和时代的伟人,伟大的事件、故事,走进人民群众的情感,获得观众的喜爱。再大的题材,再大的人物,都要说人话,讲人事,有人情,去接地气和烟火气。


《我们这十年》以身边人为主角,要怎样让观众点头信服,讲好身边人的故事?这部剧的艺术总监毛卫宁说,观众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永远对烟火气和生活质感拥有绝对的发言权。

在这样的共识下,《我们这十年》创作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车间班组、军队学校,与人物原型生活在一起,进行了扎实的调研采风,足迹遍布全国10多个省份和部门,《理想生活》剧组在疫情封控中的义乌体验生活、创作剧本,《心之所向》编剧、导演李昂在浙江建德生活了两个半月,《砺剑》编剧刘戈建为全身心投入剧本写作特别推迟手术,《一日三餐》的编剧郝岩大年初一到广州街巷深入生活并五易其稿……这样的反复打磨下,《我们这十年》得到了观众的喜爱,更得到了“故事里的人”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再比如我们在厦门拍摄的以中国民航业为故事背景的电视剧《向风而行》,主创团队跟踪访谈了50余位民航从业人员,对飞行教员、飞行员、空乘等多个工种进行调研,采访整理超过27万字。除了主创深入体验航司生活4个月之外,还有多位国家C类教员、驾龄10年的在职机长长期提供剧本顾问指导。最终做到了剧中角色,真能“说民航人的话、办民航人的事、想民航人所想、忧民航人所忧”,消除悬浮,真正为“故事里的人”代言。


三、拍出精品,品质品相之外还有什么?

华策在生产最初的作品《子夜》《绍兴师爷》的时候,参加第一个会展,打出的口号就是:年年有好戏,部部是精品。我们的行业从业者,普遍都对内容有敬畏。

我的从业心得,在人人都能看见的品质品相之外,精品还拥有更深层次的几个字:

一是真。现实题材,要特别真实可感可信才能让观众代入。历史题材和科幻题材,艺术的真实才能带来逻辑推动力,带来与观众共鸣的情感力量。真实是精品创作的基础,否则作品就会变得悬浮、浮夸。

二是魂。没有灵魂的作品,就算服化道再精致,也没有精气神。马继红老师在创作《外交风云》之后总结,作品成功的关键,是看你能不能给受众传递一种精神。《外交风云》的魂,就是中国精神,体现在外交上,就是国家利益、民族魂魄。正是作品的魂魄引发了年轻人的共鸣。

三是情。文艺作品寄托人类的情感。我们有苦难历史伤痕文学,改革开放以来有创业精神,新时代有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情。抒发释放情感,是不同时期的电视剧承担的重要内在社会作用。比如《觉醒年代》《功勋》,因为与年轻观众共情,让信仰的力量流淌进了观众内心。

四是风。最近有三部剧的剧名都与“风”有关:《向风而行》《去有风的地方》《风起洛阳》。风,看不见抓不到摸不着,为什么这些作品里还都要有风?我想这就是精品电视剧捕捉到的当下社会特有的气质和风格。仔细思索,热播剧集《人世间》《漫长的季节》《狂飙》,甚至是科幻剧《三体》,这些剧里都有独特的风韵、风气、风格、风味。

五是新。对精品,华策多年来有大数据评估体系,有专业维度的评估研究解读。我们对拍出精品有不成文的内部想法,但总越不过这个“新”字。当下,我们正在研究AIGC能为行业带来怎样的赋能。

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这一代人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五性”特点,为我们的电视剧创作指明了新的宏大主题方向。

当前,聚焦“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题,激励各界群众尤其是基层一线的奋斗者,共同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华策正在推进制作国家广电总局重点规划题材《快递小哥》,关注时代新兴都市奋斗青年群体的成长。聚焦“建设文化强国”主题,正推进《我心归处》敦煌题材的创作。聚焦“坚定历史自信”的主题,以唐末宋初吴越国80年历史为切口,我们正精心创作新历史题材剧《吴越归宗太平年》,深刻阐明和平统一是历史大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

最后,再次感谢与会领导、专家、同行朋友、合作伙伴,感恩伟大的时代和国家,没有伟大的时代,就不会有伟大的作品,更不会有企业的发展!感谢时代的艺术家们,支持企业投身文化影视行业,共同参与创作伟大的作品。感谢行业管理者、同业伙伴,一路与时代同行。感谢大会主办方的邀请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