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公司新闻

影视剧如何打造国际爆款?华策集团在上海电视节分享经验

发布日期: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date(): It is not safe to rely on the system's timezone settings. You are *required* to use the date.timezone setting or the date_default_timezone_set() function. In case you used any of those methods and you are still getting this warning, you most likely misspelled the timezone identifier. We selected the timezone 'UTC' for now, but please set date.timezone to select your timezone.

Filename: news/info.php

Line Number: 60

2023-06-20

浏览量:2266

6月20日上午,第28届上海电视节“聚焦海外——影视剧如何打造国际爆款?”市场活动成功举办。活动设置推介会、圆桌讨论等环节。华策集团北京事业群副总编辑贾尧,在推介会上带来都市职场励志剧《三分野》,并在圆桌环节围绕“华流出海”展开讨论。


主持人:华策集团在优质华语影视内容的制作上有非常多的经验,对于优质华语影视内容的出海,华策有什么经验?尤其是你们的好作品出海之后,你们收到的反馈对我们再思考创作是非常有帮助的,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贾尧:非常荣幸参加此次活动,我分享一下华策集团在华语影视内容国际传播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华策集团成立于1992年,2010年上市,是中国影视行业龙头企业,被誉为“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影视剧产量、全网全平台播出量和影视剧海外出口量都是持续全国第一。30年来,华策一直秉承“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价值”的初心,秉承“华流出海”的恒心,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已将15万多小时的内容,发行覆盖到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伙伴们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剧场合作、开设新媒体频道、IP国际合作合拍等。我们与YouTube、Netflix、Dailymotion、Viki、Facebook、Twitter、华为视频等近20家国际性平台深度合作,自主创建了50多个 “华剧场”频道。其中YouTube平台华策频道就有20多个,包括电影、综艺、动漫、电视剧等多类型,10余个小语种频道,进行精细化运营。“华剧场”的海外粉丝总数超过1600万,视频内容累计播放量超过137亿次。此外,华策将17部电视剧发行给了Netflix,实现了华语内容全球传播。当然,这个成绩离不开集团国际发行团队的辛勤付出,他们全年无休满世界飞,从1月的北美电视节到12月的新加坡电视节,每年参加十几个国际节展,持续推广华语影视内容。


2012年开始,华策开始建设运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借助数字化改革浪潮,设立了全球影视版权交易云平台C-dramaRights,集影视版权保护、确权、分发和交易于一体,吸引了包括BBC、美国华纳、日本东京电视台、韩国kakao entertainment、马来西亚Astro等近5000家伙伴用户入驻,业务覆盖几大洲。


简单来说,华策内容国际传播的经验可以概括为15个字:“国际化内容+本土化推广+精细化运营”。通过持之以恒地精耕细作,将优秀华语内容根植到国际观众心中。


主持人:华策影视有丰富的爆款制作经验,能够实现爆款、尤其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影响力的作品,有哪些基本的潜质是要达到的?


贾尧: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分享两个集团出品的案例。首先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8年中国阿联酋电影周,华策集团派代表团出席,阿联酋时任电影局局长告诉我们,他们国家的王妃很喜欢《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剧,一度把自己名字改叫“白浅”。从这个细节看,这部剧应该是在中东地区深入人心了。


第二个例子是今年年初热播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这部剧带火了云南,带火了大理,被人民日报赞扬“一部剧带火一座城”,也被《纽约时报》评为2023年优秀国际剧目,评价该剧“媲美甚至更高于美国剧集制作公司出品的浪漫喜剧,它更巧妙、更自然、更让人共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微博称《去有风的地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部剧在海外发行得非常好,有很多外国粉丝专程到大理的“有风小院”打卡拍照。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觉得国际爆款的基本潜质也许有两点:


第一是“内容为王,精品为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挖掘出中华文化的底蕴和内核,提炼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然后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做出受欢迎的文化产品,是制胜的关键。


第二是精良的匠心制作。只有通过精良的匠心制作,才能更好把丰富而浪漫的东方美学展现给国际观众,建议多注重服化道的品质,并运用XR等最新虚拟拍摄技术等。


主持人:谢谢贾总,特别感谢您举的例子,确实对全球各地的观众来讲,越是和我们的传统相关的,跟中国本土文化相关的越感兴趣,本身在视觉上,在人物关系上,在背景上他们觉得很新鲜。大的流媒体平台,像Netflix,单元时间内的制作投入是很大的,所以它的影像质感越来越高,大家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所以制作精良也是必须的。


主持人:请教一下贾总,对于短视频的流行您怎么看?


贾尧:当下不论国际还是国内,短视频都是非常流行的内容形态。我认为内容形态和内容生产者是双向奔赴的,我们做内容的初心是把好的情感、好的价值通过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和传播。我们很多年前就在包括Facebook,Tiktok,Twitter,Instagram等一系列海外新媒体平台上建设自有的运营账号,内容宣传时通过剧目拆条、二次创作等为长视频引流助推,并对海外社群进行深度培养。这种社群话题度很重要,现在华策社交媒体矩阵总用户达100万人,覆盖用户粉丝超过7000万人。


像《以家人之名》《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在Facebook上的阅读互动分别突破5000万、3000万量级,去年的一部爆款剧《我可能遇到了救星》,其中有一段男主角体验分娩情节相关剧情获30万次互动评论。所以我们觉得通过短视频,通过社群的培养,对剧的延伸和解读是更丰富全面的,这是一个维度。


另外一个维度,也会出现“一鱼多吃”的可能性。比如说现有的IP,电影或是电视剧,我们可能会尝试用微短剧进行配套,不管是番外也好,还是换一个视角去进行探索也好,这也是当下年轻观众期待的形式,具有更多的互动感和更多想象边界的拓展。所以任何事情发展迭代都有它们内在的逻辑,作为内容生产者只要保持初心,保持时刻与时俱进的状态,保持自我迭代的内生动力,我们都能够跟随内容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创作出更好的内容。


主持人:谢谢贾总,双向奔赴的状态是最好的,我们不断调整自己,也不断拥抱到来的变化,依然以内容和好的故事为核。


主持人:国产剧在国际销售上,有哪些直观的困难?


贾尧:我觉得未来更往前走一步的方向是从产业端出发。现在我们华语内容的海外发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收视效果和反响都比较好,包括日韩、东南亚、南美、东欧和阿拉伯等地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可能在我们的内容端,需要创作者具备更加国际化的创作视野和表达模式,包括对价值逻辑的深挖提炼,从而能够在欧洲、北美等地区进行更好地传播,这是我认为的一个方向。


另一个方向是模式出海。中国故事全球化、中国模式走向海外,我们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以家人之名》《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下一站是幸福》等都被海外购买了版权进行翻拍。但我觉得这里还有更大的空间,影视内容模式被海外认可,标志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走出去”,而且能“走进去”,这也是未来要努力探索的方向。


主持人:谢谢贾总,确实中国故事的表达是每个创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让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能够看到今天中国的样子。